FLOSFIA 實現全球首例突破,成功攻克氧化鎵 p 型層技術難題
近日,據 FLOSFIA 稱,已成功實現基于氧化鎵(α-Ga2O3)MOSFET 的常關型(Normally-off)大電流(超過 10 A)的運行。通過成功改進氧化鎵功率半導體開發中長期被視為最大技術難點的 p 層(導電型p型半導體層)而實現的新成果。
1. 攻克實用量產化“最大壁壘”
在制造氧化鎵半導體 MOSFET 結構的過程中,p 層在發揮材料的高性能潛力方面具有本質性的重要作用。據 FLOSFIA 稱,其他研究機構因現階段技術難度較高,大多數并未采用 p 層,而是通過簡化器件結構以規避這一難題。
FLOSFIA 認為,為了發揮氧化鎵材料的高性能(高耐壓/低損耗)并實現實用化量產設備制造,采用 p 層的器件結構是非常有必要的。因此,通過該公司獨有的 Mist-Dry 技術推動了氧化鎵中 p 層的形成技術。在此基礎上,FLOSFIA 已在 JBS(結勢壘肖特基二極管)結構二極管中實現了產品級的樣品驗證。
此次,FLOSFIA 進一步挑戰技術難度更高的 MOSFET 結構的 p 層應用,通過高度改良自有技術,開發出新型 MOS 結構形成工藝,并成功將其集成到器件中。FLOSFIA 表示,這是世界首次在氧化鎵 MOSFET 中實現常關型特性與大電流特性的重大突破。
圖1. MOSFET的原型電路圖(上)和芯片照片(下),來源:FLOSFIA
2. 在 15 V 柵極電壓下實現 14.3 A 漏電流通電
FLOSFIA 利用自主開發的 Mist-Dry 技術,成功制作出高質量的 α-Ga2O3外延層,用以制造具備 600V 耐壓級器件。采用有利于微細化與低導通電阻的 Trench-Gate MOSFET,為了降低 MOSFET 導通電阻中占比較大的溝道區電阻,應用了 p 層,并開發了新型 MOS 結構工藝。此外,通過將厚度約為 10 μm 的超薄 α-Ga2O3 MOSFET 轉移到金屬支撐基板上,實現了具有高導電能力和與碳化硅(SiC)相當的高散熱特性的垂直器件結構。
圖2. 開發中的 Trench-Gate MOSFET 的截面示意圖(左)和制作的 Trench-Gate 部分的電子顯微鏡照片(右),來源:FLOSFIA
最終制備出的 α-Ga2O3 MOSFET,在柵極電壓為 15 V 時實現了漏電流 14.3 A 的通電特性,同時在 0 V 柵壓下無漏電流,實現了理想的常關型特性。器件通電區域的特性導通電阻為 17mΩ?cm2。FLOSFIA 表示,未來將通過進一步改良 MOS 結構工藝與微細化溝槽柵結構,追求超越 SiC-MOSFET 的低損耗性能。
圖3. 漏極電流 - 柵極電壓特性,來源:FLOSFIA
3. 向量產化推進,目標 2026 年全面啟動
FLOSFIA 表示,將以此次成果為基礎,進一步加速耐壓結構的引入、高耐壓化以及產品化所需的可靠性確保等研發工作。公司目前正以位于京都大學附近的母工廠為中心,推進月產百萬規模的量產技術平臺建設,計劃在 2026 年度后啟動全面量產。
本文轉發自《亞洲氧化鎵聯盟》訂閱號